赢得身前身后名

王杰
添加时间:2010-01-02

  八月上旬的一天,齐鲁大地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我借到山东日照参加一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会,转道临沂,在临沂市委的冯华昕和刘勋建先生以及山东省委党校的张友谊教授的陪同下,驱车数十公里,穿小道过乡村,一路颠簸,拜谒了心仪已久的荀子墓。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学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曾游学于齐国,由于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多次被推举为稷下学宫的祭酒。稷下学宫,相当于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祭酒,相当于院长,荀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科院院长。荀子主持稷下讲坛长达24年之久。公元前255年,荀子受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 国春申君黄歇之聘,两次出任楚国兰陵令,前后达18年之久。在任期间,荀子勤于国政,施惠于民,政平民安,国强民富。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害,荀子遭到了罢免。于是定居在兰陵,从事讲学著书立说,著名的韩非、李斯等皆为其弟子,约公元前230年左右逝世,享年84岁。荀子的著作及其一些名句名篇在当今社会仍然还时常为人们所咏吟和诵读。

  荀子墓位于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东南约一公里处,苍山县位于苏鲁交界处、沂蒙山区南缘,素有“中国大蒜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过去,我只知道荀子葬在兰陵,但很少把兰陵与临沂与苍山联系起来。兰陵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更主要是有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客中行》中所描述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我们到达荀子墓时,没想到县里、乡镇的十余位同志已经等在那里。下车寒暄后,顶着烈日,大家一边擦着汗,一边听女讲解员在介绍荀子以及荀子墓的情况。也许是由于紧张的缘故,也许是平时来这里的人太少的缘故,这位女讲解员的知识储备显然不足,介绍起来磕磕绊绊。我宽慰她说,没关系,别紧张,她便越发紧张了。后来我才知道,我来的时候,冯君已向基层同志介绍说,我是研究荀子的专家。专家实在是不敢当,但当我听完介绍后,我还是把荀子与孔孟思想的关系,荀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简略地向周围的人做了介绍,这时,我自己俨然成了一名解说员。天接近中午,阳光依然灼热,四周的庄稼无力地耷拉着叶子,显得疲惫而无奈。我提出随便走走看看,顺便照些照片。当我环顾荀子墓四周,再想想近在咫尺的曲阜“三孔”,感觉历史似乎太不公平,同为一代思想大家,身后境遇竟如此不同。荀子墓周围田野空旷,花草疯长,显然平时很少打理,荀子默默地躺在那里,荒凉、寂寞、孤单。

  荀子墓东西大约长10米,南北宽约8米,四周有一些树木衬托,与庄稼地毗邻而居。据说荀子墓原来比较大,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人为破坏,有四分之三被平为耕地。1990年县政府筹资进行重修,墓地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在封土周围用青石垒砌,高1米,周长1570米。墓前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所立,碑额篆书为“补建荀子墓碑”,碑文及署名已模糊不清;另一块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所立,上刻有“楚兰陵令荀卿之墓”。据碑文载知,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6年)曾修过此墓。宋徽宗赵佶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子庙,后经兵燹,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晔曾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此情景,遂赋诗一首,以表达心中之感慨和惆怅,“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想必现在的荀子墓比那时的“古冢萧萧鞠狐兔”、“惟有蛛丝罗墓门”要好得多吧!荀子墓1977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我问荀子作为中国思想史上这么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没什么在苍山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时,县乡同志回答说,原来限于经济原因,对荀子以及其他一些文化名人并不重视,现在认识到尊重历史文化,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因此,县里已下决心对包括荀子在内的历史文化名人加以整理、研究和保护,并准备成立荀子书院、荀子博物馆,并准备召开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荀子与中国文化研讨会,弘扬荀子思想。的确,在当前的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研究中,对荀子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孔孟,这一方面是由于荀子思想与孔孟思想之间存在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人们往往把孔孟与儒家思想联系起来,而把荀子排斥在外,殊不知,没有荀子对孔孟思想内圣化倾向的扭转,没有荀子的隆礼重法,没有荀子把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没有荀子对儒家经典的传授,也许就没有儒家思想的今天。因此,研究儒家思想、中国文化,荀子是重要的一环。现在苍山县的领导认识到了荀子本身所蕴涵着的重大文化信息和价值,是一件十分可贺可喜的事情,但愿苍山县的荀子书院、荀子博物馆能够办成,但愿对荀子的研究能上一个新台阶,我衷心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