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诺仕达金宝山艺术园林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田军说,通过金宝山2007清明文化周的举办,使清明节更有深度和层次感,实现了文化周启动之初“万人签名活动”所倡导的“一样的清明,不一样的文明”。
今年清明节也创造了好几项新的“第一”:
首先,第一次实现了在金宝山艺术园林内的大范围文明祭祀。这表现在园区内的环境即使在清明节期间也同样保持洁净,也表现在交通有序中。上周末两天,平均每天都有一两万市民前来扫墓,虽然人流、车流如潮,但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交通基本实现畅通。不同主题、不同园区及不同时段的系列活动,有效地分流了清明期间集中人流、车流。
其次,第一次在昆明市殡葬行业举办由大型系列活动组成的清明文化周,将清明祭祀由以往的家庭单独行为,上升到群体性的主流精神传承活动,也延伸着家族发展史,同进还提升了家庭祭祀的文化高度。
活动周的系列活动,提升了清明时节各个家庭聚集在金宝山艺术园林等园区的行为意义和文化内涵。包括“一封家书”在内的各种活动,从文化和亲情、血脉延续等方面,实现了生与死之间的文化情感的“对话沟通”。有很多人来到先辈的墓前,用家书的方式表达情感,信中都是充满浓厚家庭亲情的话语,比如告诉先辈家里小孩的成长情况,儿女的工作、身体情况,家庭新的变化等,以此告慰先辈,实现心灵的慰藉。这些活动也是在生者与逝者之间架设了一道文化桥梁,而不是浅层次地停留于烧纸钱等表象形式。
再次,金宝山的各个主题文化园区,通过在军魂园、教师园、艺术名人苑举办主题纪念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对这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士集体祭拜,使逝者们的优秀品质、精神传播得更广泛。
其四,金宝山通过园林式的建筑设计,优美的环境及系列活动的组织,改变了以往祭祀时的气氛,使清明文化周的现场氛围清雅而不沉重。活动对于现场参与者造成的心灵冲击,远比一些表面形式所得到的收获更大。在教师园、艺术名人苑,可以看到学生们、孩子们及广大市民一丝不苟地参加活动内容,他们的行为同样也得到了其家庭的认同,并从而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公墓的定位。
最后一点创新是,本次清明文化周给全市殡葬改革提供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它不仅得到了参与者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旁观者的热情支持,充分说明该项主题“一样的清明,不一样的文明”的系列文化周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次活动现场,一位老年市民感叹道,没想到清明节原来可以这样过,这里不仅环境、氛围是最好的,而且也能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摘自《都市时报》
“金宝山2007·清明文化周”创下多项昆明第一
添加时间:200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