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河铁索桥

添加时间:2010-03-08

“铁索桥”,又名 “普渡河桥”,位于禄劝县翠华乡头哨与沿河办事处之间的普渡河上。两岸悬崖笔立,河水奔腾咆哮,地势十分险要。该桥始建于1928年初。桥身由8根铁索并列,再铺上木板构成,长36米,宽2米,西端又再接长10米的木结构引桥,全长46米,是由寻甸通往金沙江边的重要通道。

1936年4月初,红二、六军团进入云南,沿着中央红军长征过云南的路线前进,准备经曲靖、寻甸、禄劝,从元谋龙街渡口过金沙江。普渡河位于禄劝县东南角,河面宽约30米,河水湍急,回流漩涡较多,涉水渡河极为困难。普渡河上仅有一座铁索桥,因此,铁索桥便成为敌我争夺的战略要地。
  红二、六军团突然进入云南,蒋介石大为震惊,督令李觉、樊嵩甫、郭汝栋3个纵队加紧追击,任命龙云为“滇黔绥靖公署主任”,统一指挥入滇的中央军和滇军。龙云看到二、六军团要经禄劝县的普渡河铁索桥再过金沙江,自认为前有普渡河天险,后有追兵,在普渡河以东、功山以南地区围歼二、六军团,可谓“天赐良机”。他一面急调在一平浪的第九旅4000余兵力,连夜从昆明赶到普渡河铁索桥一线布防;一面令在杨林镇的孙渡纵队加快追击速度,配合九旅东西夹击红军于普渡河的峡谷地带;同时,加派飞机对红军进行轮番轰炸。滇军第九旅部到达普渡河后,占领桥西音翁山的制高点,构筑工事,令工兵营拆毁桥上的木板,并在桥头布上层层铁丝网,严密控制和封锁了铁索桥。
插图1:
 
  4月8日凌晨,红二军团前卫四师抵达普渡河铁索桥东岸。面对敌人严密的布防,为了夺取胜利,尽量减少部队伤亡,师部决定在天亮前从铁索桥下游涉水过河。红四师师长卢冬生一面布置炮兵和师警卫营在桥东吸引和牵制敌人,一面率红十二团和十团绕过铁索桥,来到普渡河下游的小河塘渡口,在夜幕的掩护下,十二团尖兵排的红军战士,徒涉对岸,将几根粗绳拉到对岸固定好,后续部队便依托绳索迅速涉水过河。拂晓前,十二团全部渡过普渡河,正当十团准备渡河时,音翁山守敌发现红军的动向,随即居高临下,用轻重机枪射向小河塘渡口,企图封锁渡口。为策应十团渡河,河东岸的红四师炮兵和警卫营用猛烈的炮火压制和吸引对岸敌人,并佯作要抢夺铁索桥的姿态。与此同时,已过河的十二团抢占了半山腰制高点,截住了准备抄红军后路的敌军,并从西北面向音翁山守敌侧背发起攻击,敌军难以招架,待滇军1个团赶来增援后,才稳住了阵脚。红十团过河后,即配合十二团占领了北面的白马山高地,与音翁山守敌形成对峙局面。红军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后,以一部向敌人侧后迂回,准备将敌军赶下河谷围歼时,突然接到停止渡河,已渡河的部队立即东返的命令。
  原来是战局发生了变化。8日早晨,红六军团进至款庄一带时,前卫十七师在小松园与滇军直属近卫第一团遭遇,随着敌军的增援,战斗十分激烈。红十七师向军团报告后,向后面的汉牌山转移。而龙云在得知普渡河的战况后,急令孙渡率主力第一、第二、第五旅迅速由嵩明马街向寻甸款庄坝推进,同时派出飞机助战,妄图实现其围歼红军的计划。红六军团指战员顽强战斗,边打边转移,直到晚上,部队转移到寻甸以西的鸡街、胡家村一带时才摆脱了敌人。因此,当天红六军团没能按计划赶到普渡河,这样,红军有被敌人分割在普渡河两岸的危险。针对战局的变化,二、六军团总指挥部认为滇军在普渡河的防线已经巩固,从普渡河到金沙江的计划已难以实现,于是当机立断,撤回已经渡过普渡河的四师,放弃西渡普渡河计划,决定转向滇西,寻机抢渡金沙江。
插图2:
 
  准备东返的红四师在白马山收集松树枝,堆成数堆,里面放了不少鞭炮和子弹,在树枝上挂了很多灯笼。晚上,红军点亮灯笼,点燃松树堆,使白马山灯火通亮,鞭炮、子弹炸起来像枪声大作一般,在东岸牵制敌人的红四师警卫营和炮兵也向音翁山守敌射击,敌人不解红军意图,不敢轻易放松对铁索桥的防范,红军两团顺利返回河东,与师部警卫营、炮兵一起连夜急行军,追赶大部队。此战,虽歼敌一部,但红军牺牲了包括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肖令彬在内的79人。

为了缅怀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1975年5月1日,由禄劝县翠华乡党委、政府在普渡河铁索桥桥头建立了红军烈士纪念碑,碑高7米,基座宽3.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呈正四棱台体,体表呈银灰色,碑的四面镌刻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永垂不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字。1992年,禄劝县和云南大学社会考察团又在这里修建了红军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