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坝水电站——中国水电博物馆

添加时间:2010-03-08

  

 中国第一座水电站

 

1910年生产,现仍再运转的发电机组。

  【历史沿革】

  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螳螂川上游,地处中轻依兰集团(原五纳厂)九子母山下青鱼村旁。距省城昆明42公里,距安宁10公里,距昆钢7公里,距海口15公里,安宁――海口的公路从旁经过。占地面积213亩,它是开工建设在清末、建成在民国的中国(大陆)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是集“文物、教学、旅游、发电”一体的综合型电站。有着悠久的历史。 1885年中法战争以后的20世纪初,法国侵略势力进入云南并大肆扩张,企图更快捷地掠夺云南资源,开始修建从昆明到越南海防的滇越铁路,并以铁路通车需要用电为由,于1908年与清朝滇政府交涉,胁迫准其在滇池出口的螳螂川上游建水电站。法国人企图染指云南水电资源的举动,激起云南各界爱国人士的反对,并酝酿自办电站。因官府当局无力出资,提出官商合办之设想。1909年,云南劝业道道台刘岑舫找到云南商会总理王筱斋商议,决心以商界为主自办石龙坝电站。次年初,“云南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公推王筱斋为董事,左益轩为第一任总理,筹备前期工作,继续向社会招股筹资,向德国外商订购设备,聘请德国工程师。

  水电站于1910年农历7月17日正式动工修建,工程历时21个月,实际耗资50万银元。安装了240KW的水轮发电机两台(发电机为德国西门子生产,水轮机为奥地利制造)。于1912年农历4月12日正式发电,电源通过32公里23千伏线路向昆明供电,市内灯火辉煌。至此,中国(大陆)第一座水力发电站问世,起名“耀龙电灯公司石龙坝发电厂”。水电站的建成,使得当时的昆明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平台,推动了造币、水厂、灌溉、五金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云南第一批电力产业工人,从此成为水电技术工人的摇篮,先后为中国的水电事业和云南的水电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为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后因照明用户不断增多,工业上的启用,电力紧张,1923年,公司又招新股,扩建河道,建筑二机房,置2×276KW发电机组,于1926年3月7日投产发电,落成礼上,云南状元袁嘉谷激动万分,挥毫题词:“石龍地,彩云天;灿霓電,亿万年。”,并勒诸石上,以作纪念。后又在该机房增设一台448千瓦机组。 1931年,公司又向德国西门子公司购得一台720KW机组,增置于一机房,再次缓解电力紧张局势。1933年此项工程竣工后,公司改名为“昆明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经几次扩建之后,石龙坝水电站在抗战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而对那些西方世界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1927年1月德国《西门子杂志》第一期载文赞扬石龙坝:云南府,中国的第一个水电站。文章写道: “在中国这个大国的内地,还很少能够找到现代工业设施。但是,我们认为,由于它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四亿人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得到认真考虑。 一般的中国人比其他任何人民都守旧,墨守于祖辈的东西。因此对于那些可以改善他们从祖辈以来就习惯了的简朴生活的革新,他们自己是很难接受的。但是,在这个国家偏僻的内地,在那远离世界贸易潮流和西方文化隔绝的地方,也已有人准备将西方技术成就移植到自己的土地上。一些卓越的知识分子和有关方面敢于开拓的人士就是这么说的。……”

  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家公司的账目。石龙坝水电站至今保存了当时股份公司修建电站的账目。它是刻在名为“用實核明” 的一块石碑上的。在这个公布给所有股东的“账本”上,不仅每一项工程所耗费的资财都有记录,甚至小到招用了几个马夫,几个茶房,几个小工的花费都清楚入目,而且精确到“毫”。 在抗战期间,虽四次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始终未能阻止电站由民用电转为军工生产和防空报警电源的供电,为夺取抗战胜利和云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年6月,耀龙公司与昆明电厂合并为昆明市、县官商合办耀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卢汉任董事长。可以说,从厂网分离到厂网合并。更让石龙坝电站人骄傲的是,至今从电站支援到云南其他地区的发电机组也仍然在运转着。从中国的水电史来说,还在发电的石龙坝历史意义要远大于经济价值。然而,很多人忽视了它的另一层经济含义:今天,许多人仍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民间资本所无力承担的,并在苦苦探索,欲找寻到一个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最佳路径……然而,云南商人早在100年前就以最成功的方式创造了中国水电的历史;中国民间资本所演绎的故事,至今仍然闪耀出云南人民智慧结晶的火花,成为今天仍然具有特殊价值的经典篇章。

  石龙坝水电站开工建设在清末,建成已是民国,其间经历了蔡锷起兵讨袁、军阀混战时期、国民党政权时期,各种变局跌宕起伏。1950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后,于同年7月,耀龙电力公司与昆湖电厂合并,成立了“云南省电力工业管理局”,统一管理全省的电力工业,从此结束了几十年来“商办”、“官商合办”的历史。1950年8月,中央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水力发电工程会议,决定扩建石龙坝电站。此后,建成第四车间,架设石--安(宁)、石--海(口)35KV两条线路。安装3000KW发电机组一台(瑞士进口),于1954年12月31日投产发电;安装国产首批3000KW机组一台,于1958年6月30日投产发电 。至今仍有8台机组,总容量7040千瓦。 1984年,电站恢复发展成为“文物、教学、旅游、发电”的综合型电站;1987年,电站被命名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电站被命名为“昆明地区中国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1993年被命名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九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2日,被昆明市文化局挂牌为“水电博物馆”。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杨选民为此著书《石龙奇月》、《神龙盗火》两部章回小说。石龙坝先后成为《滇池上的月亮》、《傣王》、《天火》电视剧的影视拍摄基地。 2003年2月,由云南省电力集团公司划归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改称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云南石龙坝发电厂”。2008年8月改称“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石龙坝发电厂”。

现在的云南石龙坝发电厂

 水电博物馆陈列室

  石龙坝由来: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十万,乘革囊,渡金沙,灭大理,设“大理国总管”,并鉴于云南“因委人失宜,致诸国皆叛”的教训,于1274年亲自选派富有才干的赛典赤.赡思丁前来“抚治”云南,以“平章政事行云南中书省”的身份,正式建立云南省。赛典赤.赡思丁上任后,改革地方行政体制,置州县令长,加强行省统一管辖,采取民族团结方针。他倡导屯田,发展农耕,减轻赋税徭役;派官吏综合治理滇池,修建松花坝水库,使几十万亩田地得到灌溉。他命其子纳速丁配合劝农吏张立道率3000军民,苦战三年,在先人治水的基础上大凿其出海口,疏浚河道,使滇池水泻入螳螂川,顿时使沿湖水患锐减,得沃土万顷。泻水那天,丽日当空,一声开闸放水令下,只见湖水涌出海口,形成巨流,冲出两山之间的峡口,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山涧跌入深涧,发出“隆隆”轰鸣。远远看去,阳光之下,水花飞溅,腾空而起,形成两道光环,一红一绿,从天边翻滚下来,酷似二龙戏水。于是,人们将此地取名为“滚龙坝”。巨大的水流顺滚龙坝而下,卷走泥沙土石,层层跌落,一走便是10余里;水的足迹,形成一条怪石嶙峋的小河显露在天地之下。远远观之,犹如一条身披鳞甲的巨龙穿山走坝,摇头摆尾直入螳螂川,婉蝯向金沙江奔去。于是,人们把此地叫做“石龙坝”。

  情景再现:

  一、光绪34年(1908)末,昆明街头贴出告示

  光绪34年(1908)末,昆明街头贴出告示: “各商号市民均请注意:今有法人企于我滇池出口之螳螂川办电,为吾国吾民之利权所在,为壮我民族之实业,经与云贵总督府初议,拟由本省官商合资自办。兹鉴政府财力所限,如愿意入股集资者,不分卑贱多寡,望即与劝业道索函取章,共促办电早成。” 然众说纷纭。旁人曰,官方无力自办,何又不肯让权于人?市民云,生活都难以维持,那有银钱入股办电?商人道,如今之官吏贪得无厌,言而无信,何不让利于商界自办?这样,半年有余,集股无多,而暂时搁浅。此时,“官办”?“官商合办”?“商办?一连串问题严峻紧迫地摆在刘岑舫面前…… 无它,最后想到了云南首富王筱斋“王四大人”(光绪继位的1875年至1908年间,出钱“捐官”之风日甚一日,地主豪绅,商家阔佬,为了身份显贵,光宗耀祖,纷纷不惜重金买一顶官衔戴在头上。王筱斋自然首当其冲,先后捐得“五品道员”和“四品京官”。有钱、有势、有官、有名,故街坊邻舍称之为“王四大人” ),没想到王筱斋豪爽大度,愿以“同庆丰”资本为垫本,再与各商家磋商,并同意出面领衔办电(1909年10月)。消息不胫而走,昆明城中诸多商号头目闻风而动,生怕沾不上王筱斋的“光”,于是掀起了愿意集资入股办电的热潮。消息传至时任浙江提学使兼布政使任内的云南状元袁嘉谷(云南自明朝建省以来600多年间考中经济特科一等一名,名列全国魁首。)耳里,其心潮澎湃,遂寄语云南同乡,愿以“状元”之名义同云南的富商和有识之士联名向官府禀报办电之策划。袁嘉谷支持办电的消息传来,昆明城内各商号头目为之大震,无不奔走相告,传为佳话。 1910年1月,昆明城中升平坡的王筱斋府邸(今翠湖宾馆旁)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云南商办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随后,广贴告示,公布入股之权利和计算方法。一时间,凑银成风,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广集银元凑成筐。”……

  二、远行上海摸底细,近在昆明找德商

  作为云南劝业道的刘岑舫和云南商会总理王筱斋,在筹备成立公司,广集股权时,早已把眼光放到了商贾云集的大上海,事先已派人前往摸了底细,问了价钱。回报得悉,能生产水力发电机者,有德、英、法、美等国,且外国的诸多洋行在昆明均设有分号及代理人。于是,紧急召开董事会,决意排出用法、英之电器的打算,同时派人在昆明城中他听虚实。通过比较,于宣统二年元月(1910年1月),云南耀龙电灯公司与德尚礼和洋行代理人签订了购置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水力发电机一套的合同。

合同中写道:今中国云南府总商会之电灯公司与德尚礼和洋行双方决议在滇兴办水力发电工程,其购置机器立约事项列下: -

  ---中方以开办6000盏灯为限,向德方订购所需全部器材。

  ----所需款项约银10余万元,自合同生效之日起分两批交付,不得有误。

  ----德方从见款之日起,负责工程勘测、设计、建筑、安装、生产、管理。

  ----中方负责提供设备运输条件及兴工匠人。 ----德方所派工程技术人员,薪水和人身安全,另立合同。

  ----中方需要新添设备机件,理当续订合同。宣统二年六月二日,电灯公司总理左益轩陪同德国电机工程师麦华德,水机工程师毛士地亚到石龙坝踏勘地形。两位工程师踏勘后,惊奇感叹,很快将一个小型水电站的模型勾勒了出来。

  三、诚招天下精工匠,遴选吉日庆开张

  耀龙电灯公司立即向省内外发布招收工匠的告示。一时间,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江西、贵州、天津、和云南玉溪、昭通、昆阳、通海等地诸多能工巧匠纷纷涌至昆明,应招应试。公司从众多工匠中精挑细选,委任了带头之人。于农历7月17日鸣炮开工,水电站建设从此拉开了序幕……

  四、以鼓为号破山石,一鼓作气锐前驱

  从海口到石龙坝十五公里的沿河两岸,里许便有许多草棚散落。一间间草棚,住着一队队工匠,白天,他们开山崩石,截流挖渠,终日劳累,晚上往往一倒在床上,就进入了梦乡。为此,左君制定规则,亲自督率严把关,采用别人想出的“以鼓为号”办法,各工棚发皮鼓一只,每日以石龙坝为起点,

  四时敲鼓,一个点接着一个点敲。一鼓,再鼓,鼓鼓相闻,直到全线工匠起床开饭为止。从此,每夜均四时开饭,天明出工,日入方息。鼓声一天一天唤醒沉睡的工匠,又一次一次了迎来黎明的曙光,工匠们不避雪雨风霜,踊跃从命,一鼓作气,锐意前驱。

  五、水陆并进搬机件,一路艰辛一路歌

  且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将耀龙电灯公司所购之机件经过轮船运抵越南海防,再经滇越铁路运达昆明。耀龙电灯公司组织了300人的运输队伍,集众人之智慧和力量,将机器设备从火车上卸下,并下达运输方案:

  (一)大型机件由车站始,经金马坊、碧鸡坊,运至大观楼装大木船;

  (二)中型机件于德胜桥装小船,逢桥必先拆其顶,船过复其原,行至大观楼与大船队汇合;

  (三)小型机件由人背马驮,往返陆路,尽力而为。 几经周折,设备装上了船,浩浩荡荡汇成了一个船队。开了水路,行进在滇池上,一片波光,涌起一片春潮。只听得领头的船上传来一阵阵歌声:山绿绿,水清清,歌送机器修电灯;点灯不用油啊,赛过月亮和星星。哥来唱,妹来听,我摇船浆水中行;山有意来水有情,恰是月亮和星星。 …… 行一程,唱一路,歌声伴随着人们把机件运到了海口的中滩和平地哨。设备上陆路后,摆在人们面前的尽是乡村小路,沟渠深涧,荆棘丛生,运输条件更艰难了。无它,只好采用先前的老办法,仍用滚木作垫,20多头牛和四五十人在前面拉扯,一部分人在后面手推杠撬,多则三百余人,少则百余人。

  一路上,开沟填壑,遇有上坡,日行二三米;遇有下坡,扣人心弦。平地哨至电站机房仅约四公里路程,运输一次大件却用去月余的时间。六、麦华德病逝他乡电机工程师麦华德,水机工程师毛士地亚在电站工程完工开灯及以后的生产管理中,对昆明和石龙坝逐渐产生了感情。

 

石龙坝水电站办公楼远景

水电博物馆陈列室

    一晃,他们在中国生活了四五年,虽然国籍不同,语言不通,但技术交流的语言却是相通的,在他们的现场操作示范指导下,很快带出了一批能够操作机器的学工。有道是“言不相通技术通,现场示范带学工”。麦华德自觉中国人确实有许多了不起的地方,加上身体有些不适,于是转到昆明准备调养一些时日。 1915年10月5日,星期四。麦华德和毛士地亚穿梭于昆明大街小巷,用一口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这里打听,那里问问,终于在白鹤桥南口,登仕街东头找到了基督教堂,二人欣喜若狂,一头扑向门去。可惜,不是星期天,未得进堂,只好遗憾地在门外指手划胸,并约定礼拜再来。二人便绕过教堂,顺城墙而上,准备饱览明朝修建的护城古墙风貌。刚走到劝业道门前,麦华德忽然喘气不止,并身不由己,倒在地上。毛士地亚见状,惊慌失措,无奈,用手向路人比划了半天,当人们将麦华德急送到离此较远的昆明当时著名的法国医院时,虽做了人工呼吸,但为时已晚,他的脉搏停止了跳动。最后,按照麦华德生前愿望和德国外交使臣的意图,按照德国出殡仪式将麦华德安葬于昆明北郊殷家箐中一个四面环山的开阔地里。耀龙电灯公司总理左益轩立下规矩:“从今以后,每逢年节,公司同仁应主动约集,上坟祭扫,表其哀悼之情!”

  七、关怀 :

   1、1957年3月18日,朱德副主席到石龙坝电视察,听着上游倾泻而来的流水声,看着由机房向昆明方向延伸的电源线,为寻到当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借着灯光走出军营,参加蔡锷起义的光源心潮澎湃……他问电厂厂长:“你是电厂厂长,你晓得它为云南、为中国的解放和民族的兴旺作出了多少贡献吗?”“晓得,请首长放心。”“晓得就行罗,你们要好好保护电站,它是中国水电发展的老祖宗哟;你们要在厂区多种一些树,搞好厂区绿化。”

 2、原电力部副部长李锐题词“电厂似庵堂,楹联赞月光。昆明石龙坝,寿共辛亥长”;中国社科院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题词“要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把博物馆与旅游和教育事业结合起来,让宝贵的历史文物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把石龙坝水电站建设成既能生产,又能展览我国水电事业发展历史的地方”;李鹏总理题词“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加快云南水电建设”;宋任穷题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建设好石龙坝电站,为振兴西南边陲的民族工业而努力”;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题词“石龙坝水电站是我国水电事业的起点”;电力部部长史大桢题词“早日建成文物、教学、旅游、发电的新型电站”;原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题词“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平等互利的建设道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贺恭题词“永记辉煌的历史,不断开拓前进,再焕石龙坝的青春”“让石龙坝电厂永远保持中国第一的地位并焕青春”原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汪恕诚视察石龙坝,感慨豪书“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水电大国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中国的水电建设是从这里起步的!”

 编辑:陈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