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者不惑

添加时间:2019-04-03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许多富有华夏特色的节日,这些节日既展现了民俗文化,也彰显了古韵流风。清明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基于文化传承层面的深入思考,金宝山始终认为,清明节不应仅仅局限于扫墓,而是应植根于文化底蕴来丰富一个民族节日的内涵,于是,13年前金宝山发起了“清明文化节”的主题活动。

据介绍,2007年金宝山率先发起并举办首届清明文化节,在全国公墓行业中可以说是个创举。之所以每年在清明节做“清明文化节”这个活动,既是为了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更重要的是让这个节日与时代脉络相匹配。

清明,从诞生那天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演变至今成为中国人最大的户外群体活动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烙印。2008年,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使得金宝山更加坚定了办好清明文化节的信心。这种坚持到底的信念支撑着金宝山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清明文化节

 

     

回顾这13年来的历程,金宝山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清明文化节”思路,一方面通过纪念先烈先贤,实现教育和传承功能,围绕忠诚卫士广场、边纵英烈广场、军魂园等红色文化景点举办纪念活动,弘扬和传承先辈们的报国精神。另一方面推进传统观念的变革,通过举办鲜花换纸钱、雅韵追思、爱心桶等活动,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祭祀观念,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其次,营造节日氛围,通过园区美陈、风味小吃街、农产品卖场等活动,让人们在美轮美奂的景观感受到愉悦,从传统文化的回归中体验生活的多彩和丰富。

   

 

13年的传承,纪念先烈先贤

滇池的水,缓缓的流淌,正如在岁月的长河里,无数前仆后继的英雄前辈用生命捍卫信仰,用鲜血浇灌理想,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清明期间纪念先烈先贤的活动,是为了让世人永远记住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报国精神。金宝山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社会团体和相关单位都会在忠诚卫士广场、边纵英烈广场、军魂园等红色文化景点举办纪念活动,无数市民在驻足观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今日幸福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生活。

今年,为迎接建国70周年,金宝山艺术园林特地在文化广场专门设置了一块以“生命之光——先贤精神永传扬”为主题的展板,展出了包括王德三、聂耳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此纪念他们为祖国为云南作出的巨大贡献。一位市民在观看了展板后感慨道:“看了烈士事迹之后,我对革命先烈顿生崇敬之情,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如今的金宝山,不仅仅是清明时节民众为亲人扫墓的场所,我们还可以看到,在那些英雄的纪念碑前摆满了市民自发献上的鲜花。“我们要为自己的家人扫墓,同时也要向那些革命英雄表达我们的敬意。”周旋一家站在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三位维和英雄的雕塑前深深的鞠了一躬。“我们希望让孩子能多了解过去的历史,让他知道我们的民族精神,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山涧流水,春芽吐绿,祭拜逝去的先贤先祖,既是生者对逝者的感激与敬重,也是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从人们俯身献上那一束鲜花的时候,一种文化已开始传承,这是生者和逝者的对话,也是一种精神情感跨越时空的相互交流。

 

    

13年的坚持,推进传统观念的变革

随着金宝山清明文化节的连年举办,人们扫墓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烧香烧纸,到现在用一束鲜花、一首“雅乐”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也显示了人们文明程度的进步。“文明祭扫方式现在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作为一个客户,看到满园鲜花,我也感到非常欣慰。”一位前来扫墓的市民说。

早上10点,太阳慢慢地透过云层,照射在金宝山上。7岁的轩轩和奶奶从祭扫专线的大巴车上走下来。轩轩紧紧的拉着奶奶的衣襟,小脸红扑扑的,奶奶从工作人员的手里接过一束鲜花。这一老一小来到墓地,缓缓的走向那个熟悉的位置。奶奶弯下腰,拂去几片落在碑上的树叶,用帕子轻轻的拭去碑面上的尘土。奶奶扭头对轩轩说,这里就是爷爷的墓地了。轩轩若有所思地看着奶奶把鲜花恭恭敬敬的放在爷爷的碑前,倒上爷爷生前最爱喝的酒、最爱吃的菜,嘴里念念有词的在说着什么。奶奶一系列庄重的动作,让轩轩好奇又不解。

  奶奶对记者说,老伴儿生前是退伍军人,一辈子干干净净、利利落落,老伴儿走后坟墓一直安在普洱老家,可是我现在年纪大了,子女也都定居在昆明,每年回老家扫墓着实也不方便,于是老人的子女就把坟墓迁到了金宝山。“这里好啊,风景也好,每年来的时候,还有公交公司专门给我们安排的祭扫专线大巴车,非常方便。”

奶奶站在爷爷的碑前眺望着远处的滇池,碧波粼粼的滇池水温柔的抚平一个人心中岁月的创伤。奶奶说,将爷爷的墓碑安在这里,她放心。“一直以来,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会精心维护墓园,这让我们心里很踏实,不仅人活着的时候要体面,走了以后也需要尊严,这也算是对生者的一份精神安慰吧。”

或许是因为思念深重,话语间奶奶的眼眶微微泛红,奶奶说,他们年轻时候的日子过得特别辛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日三餐能够吃饱就很知足了,哪里还会携手相约看风景。“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等我走了以后,我就要在这里和老头子作伴。”

4月正值春意盎然,金宝山柳絮飘飞,漫山的花儿也绚烂至极。翩跹起舞的蝴蝶停留在碑前的鲜花上,轩轩高兴得手舞足蹈,伸手就要去抓。看着充满童真的孙子,奶奶慈爱的喃喃自语道:“老头子,你看,这蝴蝶啊,也寻着花香来看你了。”

   

  

13年的理念,营造节日氛围

清明是一年之中万物勃发、最具生机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既充满了怀念故人的情怀,也洋溢着人们外出踏青、享受万物复苏的热情。此时正值人间四月天,花事正浓,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在那樱花盛开的地方,“雅韵追思”优雅的曲调,正伴着阵阵花香和缕缕清风,缓缓的飘荡到人们的耳中。黄丝带系在正在盛开的樱花枝头上,人们聆听的不仅仅是那个峥嵘岁月的故事,也追忆着当年那份难忘的情谊。这将传统节日与当下生活的多姿多彩完美融合,是金宝山坚持13年的清明文化理念之一。

    

多年来,金宝山对清明文化节的坚持,让前来扫墓的群体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精神传承方面,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景仰先烈先贤,潜移默化实现了精神传承。在文明祭扫方面,聆听音乐寄托情感为很多人所接受;携带鲜花前来祭扫、爱护园区环境成为共识,墓区花团锦簇,整洁美观,很多家庭在林间草地举办聚会,融合亲情、品尝美食,其乐融融。

自从开展“清明文化节”以来, 13年来,金宝山一直致力于这个节日的丰富和提升。13年,金宝山把园区打造为鲜花常开的优美之地;13年,金宝山使这里具备了亲情相聚的温暖氛围;13年,金宝山让清明节变得更有情怀、更有文化韵味。

通过13年的积累,金宝山举办的“清明文化节”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本质的提升,而市民通过参加清明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在精神方面的追求也逐步提高,行为变得更加文明礼让,并从中感受到了社会进步和生活的美好,这也是金宝山孜孜不倦坚持举办清明文化节的初心。

                                                                                                  ---摘自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