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文化金宝山——2018金宝山清明文化节

添加时间:2018-04-05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不仅是祭扫的节日,也是团聚与传承的融合。为了传承及发扬清明文化,纪念先贤先祖,倡导现代文明,让良好家风得以薪火相传,3月30日—4月7日,“家风·传承”文化金宝山——2018金宝山清明文化节在金宝山艺术园林暖心开启。
   
 
多项举措引导文明祭扫
从上周末开始,清明祭扫就进入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仅3月31日、4月1日两天,前往金宝山艺术园林的祭扫车辆就接近2万辆,祭扫人数近7万人。据金宝山相关领导介绍,今年采用错峰祭扫的客户数量远远超于往年,之前一个星期,每天前来祭扫的客户络绎不绝,累计已接近十万人次。
清明期间,金宝山特地准备上万只“爱心桶”和小毛巾,大家可以免费使用,用清水和毛巾为亲人擦拭墓碑,这项独创的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普遍赞扬和欢迎。“爱心桶”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层面的诉求,为扫墓提供了低碳、环保的另一种方式。
此外,“鲜花换纸钱”、“鲜花卖场”、“绢花装饰卖场”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放弃烧纸钱、放鞭炮的方式,改用敬献鲜花、绢花装饰等形式来寄托追思。在“雅韵追思”的乐曲声中,大家将一条条黄丝带系在树上,通过随风飘动的黄丝带,寄托思念。3月30-4月7日期间,在金山塔佛事大殿,还将举行第十六届春秋息灾普度大典,讽诵经文、祭祖祈福。
 
 
倡导传承家风、培育优良品德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好家风孕育好作风。为使良好的家教与家风得以薪火相传,金宝山特地将“家风·传承”设定为今年清明节的文化主题。
“在爷爷看来,他做过的事不需要别人知道,家里有一副他老战友为他书写的字幅‘品德高尚性耿直’可以说是爷爷一生最贴切的评价……”在“家风·传承”喷绘展览区,摘取了开国少将查玉昇的孙子查韬的回忆文章《回忆爷爷查玉昇》,爱国侨领马铸材的孙子马寿强的回忆文章《几件难忘的事情》,《我人生的榜样》——云南民族音乐先驱林之音儿子林新华的回忆文章,以及著名诗人、作家费嘉的女儿费丹艺的回忆文《记9月3日》。通过篇篇回忆文,展现前辈通过言传身教,所树立的优良家风对后一代的影响,以此倡导传承优良家风。
在金宝山园区的几大主要区域,还设置有8块主题喷绘,选取了部分古人与家风、家训有关的诗词警句,涉及勤奋、学风、孝道、志向、修为等方面,读来朗朗上口,堪为镜鉴,对于当下仍有值得参照的现实意义。
 
 
 
祭扫踏青两不误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今年的金宝山文化广场,小吃街人流熙攘,除了凉米线、豌豆粉等常规小吃外,还新添了烤肉、朝鲜打糕、豆焖饭等美食,供人们大快朵颐。
为丰富节日内容,金宝山还特意设置了时鲜农品卖场,供周边村民售卖草莓、野菜、腌菜和多肉植物等。同时,还设置有儿童游乐区,配置了秋千、跷跷板等供孩子们玩耍。加之最近金宝山繁花盛放、林木葱翠,放眼园区,随处可见满枝盛开的樱花、桃花和杜鹃,色彩缤纷、花团锦簇;成片装饰的彩色风车和红伞,点染着漫山的葱翠林木,让郁郁葱葱的园区更加绚丽多彩。不少前来祭扫的市民表示,不仅祭奠了先祖,顺便也是带着家人来春游踏青了。
杨先生一家9口人带着米糕、水果、纸钱等物品,31日一大早就来到已逝的四姐的墓前祭拜。杨先生和家人为四姐把墓碑擦洗得干干净净,拿出鲜花、米糕和水果敬献在墓碑前,而携带的少量纸钱和香火则会带到专门设置的区域焚烧。“清明节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自己的激励。”杨先生认为,近些年来越来越强调文明祭扫,而他本人也提倡这样的行为,“不仅方便,也更安全和环保。”
市民刘先生说,有些墓园气氛压抑,一走进去悲伤的情绪油然而生。“但是在金宝山祭扫,我们更像是一家人来这里春游,同时我会借着这个机会,跟孩子们讲讲老一辈的故事,教育他们不忘先祖、传承家风。”刘先生说。
“我们希望清明节能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也希望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契合点,给予大家全新的感受。‘家风·传承’这个文化主题,就是基于墓园的教育功能,在扫墓的时候,回顾先祖的教诲和期望,对照和反省自身,无疑是一种极好教育和提升方式。”诺仕达集团副总裁田军说。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