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山“感念师恩”活动吸引400老教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我们儿时最美好的记忆;老师,是我们人生中最美的那束光辉;老师,是我们心中最敬畏的那个人。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昨天,金宝山艺术园林举办了以“感念师恩——你就是我心中永远的老师”为主题的教师节系列活动,曾经从事过教师行业的近400位退休老教师参加了活动。
献花向老师致敬
“命运如同海风,吹着青春的舟,飘摇地,曲折地,渡过了时间的海。”这是一位女儿献给安息在教师园的妈妈的墓志铭,短短的几句话,凝聚了女儿对妈妈的全部爱意和回忆。
上午10时,金宝山员工手捧鲜花来到教师园,向安息在教师园的600多位教师献上了一朵朵黄色菊花,向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的老师们表达了深切怀念。在温馨而感人的画面里,《园丁之歌》优美的旋律回荡在肃穆而不乏温情的教师园中。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便是这样感人的画面。
金宝山员工向百岁老师李嘉谟敬献鲜花
“教师园如同一个永恒的课堂”
“如果用8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愿,就是心系中华,魂归故里。”今年72岁的杨老师,曾是五华区一所中学的教师,多年前就和丈夫一起移民加拿大。“30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当了24年班主任。”说起自己的职业,杨老师那是一个自豪。“虽然我已经移民海外,但我经常会想去我的那些学生,梦里都经常梦到他们。”为了陪伴在国外进修的丈夫,杨老师选择了移民。杨老师说,那个时候最舍不得的便是自己的学生,但为了丈夫的研究她不得离开祖国,远赴他乡。“现在,我们都退休了,每天都要抽出一半的时间在昆明的生活,眼看着昆明的发展变化,也看着自己的学生茁壮成长,她感到由衷地高兴。
“我喜欢这里的文化氛围,所以金宝山教师园就是以后我们老两口将来最好的归宿。”杨老师说,她的儿女都在国外,她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选择了服务周到的金宝山。“我知道,金宝山的员工会将我们的家园打理得非常好,让我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公园中。环境清幽,服务周到,这里的环境我们很喜欢。”
杨老师的丈夫王老师,曾是昆明医学院的副教授,也是云南省第一批出国学习的人员之一,他在国外多年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并且还有自己的专利。这位潜心学术的老人,一直微笑着站在妻子身旁。20多年前,妻子为了他的研究,陪他远离家乡。如今,他陪着妻子希望能叶落归根。在这两位相濡以沫的老人身上,一种奉献教育事业的无私大爱、一种温和的豁达,给人们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美好记忆。
“南温山水育良材,柏翠松高紫气来,更有新苗迎雨露,春风长伴坦途开。”教师园的墓志铭上,尽显着子女对逝去长者的不舍回忆。教育精神仍然通过文字、雕刻、景观等各种元素在此展示,如同一个永恒的课堂。
120米主景墙展现尊师主题
昨天的游园活动中,除了鲜花和彩旗,还有内容丰富的“为世界点亮心灯”展览,吸引了很多教师群体来观看。据介绍,展览分为两个主题,以艺术表现和现实描白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展现了荧幕上和生活中那些动人心弦的教师形象,强烈地表达了对教育精神的颂扬和讴歌。
除了各项娱乐活动,金宝山还特意携手昆明普瑞眼科医院,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老教师们举行义诊,特设眼科基础检查、白内障咨询以及护眼知识的宣讲,为80多位“患者”进行了检查和提供咨询。
金宝山企业发展部经理李健人认为,教育精神的体现,既是传承也是发扬。回顾金宝山教师园八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一直致力于培固教育的人文根基。在长达120米的主景墙上,以教育为题,呈现出多个文化主题。而长眠于此的教师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教育故事。他们日复一日,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挥洒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诠释了最根本的教育精神。
初秋的教师园里,植被在阳光里散发出清雅、恬淡的气息,晨曦和夕韵,陪伴着墓志铭上一个个不能言说的故事。这些长眠于地下的老师们,收获了桃李满天下的今天,也播下了春晖遍四方的种子,让我们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来源于2012年9月10日《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