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礼! 王宇衡 摄
虽然清晨细雨濛濛,但阻挡不了对革命先烈们的纪念。昨日由金宝山艺术园林举行的一年一度“让我们陪他们过八一”活动在军魂园如期举行。数百位市民自发来到金宝山上,他们唱起革命歌曲,献上一朵朵黄菊,陪着金宝山军魂园内的革命先辈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八一建军节……
一朵菊花一曲红歌
昨日清早,金宝山上细雨濛濛,军魂园内依然人来人往。数百位市民撑着雨伞,在这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纪念革命先辈——或是默默地拜读墓志铭,或者把自己买来的鲜花轻轻放在墓碑前。
上午10点,纪念活动正式开始,“重温红色经典”文艺演出震撼人心,当一曲曲红歌《把一切献给党》、《映山红》、《再唱山歌给党听》唱起来时,台下的市民都轻轻地跟着和。“每一次来金宝山参加纪念活动,总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让我们想起那些战友……”一位每年都来参加活动的老战士站在陈康将军的墓碑前这样说。
之后,大家在献花仪仗队的带领下,每人手持一支鲜花到达军A区火炬前列队,分别在一位革命先辈的墓前献上鲜花。
金宝山企业发展部汪婧对记者说:“每年的纪念活动虽然形式不同,但我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每年都不会改变!”
七旬老人来看维和烈士
在3位维和烈士墓碑前鞠躬后,徐大妈和蒋大妈说:“虽然年龄差了几十年,也许是因为相同的经历,就是想在这个时候来看看他们,因为我们可以说是战友了。” 徐大妈告诉记者,以前她们当兵时,一次执行任务回来之后,原本还是月子里的儿子早已长大,“儿子见了我并不叫妈,已经不认识了,嘴里就叫着‘解放军孃孃’。”作为一名军人,看过太多的战友为保卫国家而牺牲,徐大妈对3位烈士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今年又来看望他们:“国家不能忘了他们,我们这些战友更不能忘了他们。”
66岁的孙先生一个人来到金宝山军魂园。出生于1913年的孙父曾是四十三医院著名的心血管专家。父亲有很多战友也安息在军魂园,也因此,每年,他还习惯地要看看这些叔叔们,为自己,也是为父亲。在每一个墓碑前,看着照片中熟悉的人,他都会陷入回忆,“看一看他们挺好,内心很平和。他们那一代人是需要被记住的。”
墓前的那些家常话
在金宝山军魂园有一处墓碑中间,贴了一张一对夫妻中年时的合影,丈夫穿着一件70年代的普通旧军装,神情肃然,妻子虽然不再年轻,但是满脸的微笑显示出了他们的幸福。
当所有人以为这对夫妻都已长眠于地下时,照片中的女主人公提着篮子,拿着鲜花站在墓碑前。是的,78岁的刘宝珠老人还在世,在丈夫离世的时候决定在墓碑上贴两人的合影。
“我跟你说,你现在都升为太爷爷了,我也是太奶奶了,现在咱们只是照片在一起,说不准哪天我就真正跟你在一起了。”带着唐山口音的刘宝珠老人对着墓碑照片上的丈夫唠着嗑。经历了战火纷飞、和平解放和太多的沧海桑田,两人始终心心相印,“他这一辈子就喜欢红色,党旗是红的,所以我给他订了红海棠在他身边。”看着丈夫的墓碑,刘宝珠始终是温情的,带着笑容的。
在金宝山,这样的纪念,这样的情感,虽然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但不变的是金宝山每年都会用特别的方式,纪念革命先辈。据介绍,自2001年军魂园建成以来,至今已安息14位将军、50多位老红军,以及诸多老八路,共1600位革命军人。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期间,金宝山都要开展纪念活动,这些活动的形式多样,有文艺演出、军史展览、唱红歌、老战友聚会等等,其主线是讴歌革命前辈的无私付出,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