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山“生命公园”成就陵园典范
10年弹指一挥间,但金宝山在10年间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一座现代化艺术园林,它还沉淀着人们对生命的感动。12月9日是云南诺仕达金宝山艺术园林建园10周年。当晚,金宝山在呈贡新南亚风情园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在这场“生命之歌”的盛宴上,来自全省乃至全国殡葬行业的相关领导充分肯定了金宝山建园10年来对殡葬行业的贡献,省殡葬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永称赞金宝山已经成为云南省殡葬行业的典范!
建生命公园
创公墓纪念文化体系
“我们畅想一个场景,这一天不是清明节也不是亲属的祭日,一对对亲密的伴侣或是恩爱的夫妻,也可能是老人带着孩子,他们一起来到公墓席地而坐,倾听逝者‘思想’的声音,在这里感悟生命……”诺仕达集团副总裁任剑媚在庆典上说,金宝山的定位是创建一座“生命公园”,经过10年的努力,如今这座“生命公园”已在西山脚下、滇池西畔绽放出了“生命之花”。庆典晚会在金宝山员工们自编、自演的音诗画《生命之歌》中拉开序幕,从普通工作人员到清洁工、甚至保安,每一位金宝山员工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文化的认知。才进入金宝山团队不到一年的员工汪婧告诉记者:“来到金宝山工作,零距离的感触生命。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尊重;在这里,行走于风景如画的山林间,徜徉于先烈先贤、文化智者的思想海洋中,收获的是一种感动,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温暖……”
从2001年“军魂园”揭幕,到后来“建勋园”、“教师园”等多个主题园区落成,再到今年3月31日忠诚卫士英烈广场建成揭幕;从2007年起连续举办4届“清明文化节”,把殡葬改革巧妙融入到清明文化中,推广“雅韵追思”、“清明家书”、“鲜花换鞭炮”等现代文明祭扫方式……如今,金宝山已经创立了独有的纪念文化体系,“让我们陪他们过八一”、“颂红烛,忆师恩”、“艺术的人生”等主题纪念活动贯穿全年。金宝山企业发展部经理李健人说,10年间,金宝山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一种全新的、与现代城市和谐相容的公墓理念和文化,并改变着人们对殡葬行业和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偏见!
推新型葬式
做云南殡葬改革先锋
在10年的园区建设中,金宝山将绿色殡葬融入园区景观,其推出的塔葬、鲜花葬、草坪葬、壁葬、树葬等新型葬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与此同时,金宝山还分别获得“昆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云南省三生教育实践基地”称号。
庆典上,专家们对金宝山10年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永表示,金宝山虽然是昆明市区起步最晚的一家陵园,但却在大力弘扬现代殡葬文化、提供优质殡仪服务、创新文明祭扫方式、拓展多样化的葬式葬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殡葬行业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文化发展模式。同时,金宝山还创造了优美的服务环境,实现了服务亲情化、景观园林化。此外,金宝山还通过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纪念活动、积极推广新型葬法、创新现代祭扫方式、拓展休闲观光服务,创造性地发挥了现代陵园的精神传承和社会教育功能,成为集艺术、观光、纪念、历史、教育为一体的景观型生命文化公园和推行文明殡葬的窗口,是云南殡葬行业的先锋、云南殡葬行业的典范。对于这份至高评价,金宝山艺术园林总经理任建军说,中国殡葬行业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归功于民政部门为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宽松的环境,也取决于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信任。
“金宝山艺术园林努力打造殡葬服务的名品、精品,为昆明市殡葬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丧属提供了优质、便捷、满意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丧属的信赖,并在环境园林化、服务优质化等方面为殡葬服务行业做出了示范。” 昆明市民政局局长赵飞这样评价金宝山;中国殡葬协会会长陈群林评价:10年来,不断开拓进取的金宝山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绩,对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生命教育专家、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教授说:立生命公园之理念,风雨兼程已十年,抛洒无数的汗水,换来山水画卷现世间。展望未来,金宝山艺术园林必将成为世人体悟生命之珍贵、凝聚人生经验之丰富、升华生死观念之健康的三生教育基地。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