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省内首创的鲜花葬将在金宝山艺术园林新开发的教师园推出,同期推出的还有同类殡葬形式中规模最大的璧葬。这标志着文明殡葬在云南的探索又进一步。
鲜花葬体现人文关怀
金宝山艺术园林在新开发的教师园中,率先推出了鲜花葬。鲜花葬是美化环境、节
约殡葬用地的又一种新葬式,其特点是骨灰与自然完全融合,再覆新土后种植鲜花,极大地节约了土地和安葬费用;占地面积比树葬更少,更能营造良好观感。可以预料,鲜花葬的成功推出,将又一次促进省内公墓业的同类葬式推广。
在教师园富有文化气息的中央景观前,造型别致的花坛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和谐,辞典造型的石雕竖立在花坛间。工作人员说,那里将用来雕刻埋在花坛下逝者的姓名。
据金宝山相关负责人介绍,鲜花葬还在筹备阶段,就已有不少老教师前往参观并预订。“鲜花葬不但满足了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要求,更体现了人文关怀——和鲜花一起生长,有一种生命不息的感觉。”年近60岁的王老师在参观用于鲜花葬的花坛旁感慨道。
除鲜花葬外,金宝山同时推出的还有壁葬,即将骨灰封存于墙格中,用花岗岩封面并雕刻上姓名。鲜花葬和壁葬的推出,使金宝山现代文明葬式达到5种。
文明殡葬逐步推进
金宝山艺术园林副董事长田军介绍:“早在2001年,金宝山就开风气之先,为逝者举行了树葬。金宝山的树葬规划分为天然树葬和精品树葬,在园区建设中,金宝山保护了所有天然原生树,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天然树葬。精品树葬区规划在专门地域,如边坡绿化带等。树葬的特点是在节约殡葬用地的同时,可绿化环境,近几年树葬逐步被一些人接受。
同样,金宝山在2000年推出的草坪葬也已被广泛接受。殡葬中,草坪葬的土地利用率最高,材料的消耗最少。在一期草坪葬销售完后,金宝山开发出了二期草坪葬。
5年来,相当多的客户接受了殡葬新观念,选择用新型葬式的客户达5000余人。在金宝山的带动下,文明现代的新型葬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好陵园是历史博物馆
一种新的安葬形式要为人所接受,需要一种和谐的氛围。
“公墓不是一个收集骨灰的地方,而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聚集地。一座好的陵园,不仅是一个公墓,更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它应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变迁,让生者放心,让死者觉得自己死得其所,而金宝山艺术林园就是这样一种园林。”上海理工大学政策研究室乔宽元教授的评价,正好解释了金宝山在文明殡葬形式开发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正是金宝山生命公园的定位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让更多的人领悟到了精神生命的意义。
鲜花葬、树葬、壁葬等新的安葬形式,顺应和谐社会的要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步调相一致,称得上是和谐殡葬。(杨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