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怀念

祖国高于一切

    朱应庚,云南玉溪人,1922年1月12日出生。1928年,在州城希圣小学读书;1930年随父母寓居昆明,初中和高中就读于省立昆华中学。
    朱应庚的家庭,在州城是一个大家庭,旧社会,他家开染坊、卖布匹。后来,家道中落。朱应庚出生时,他家已经靠典当房产、借债度日,生活陷于困境。
朱应庚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是我母亲。”他母亲王闰臣是一位具有一般文化的贤淑女性,她是朱应庚的启蒙老师。朱应庚刚满3岁,母亲就教他读书认字。从《三字经》教起,逐步教读《大学》、《中庸》、《诗经》等。母亲一字一句地教,应庚认真细心地学。他从不贪玩,勤奋好学,在母亲的循循诱导下,进步很快。到6岁时,他已经能背诵《三字经》、《大学》、《中庸》、《诗经》,虽不能理解,却已识字很多。到7岁那年,他读小学了,因为成绩好,没读一年级,直接上二年级。这时,读书、学习知识已经成为他的第一兴趣。朱应庚爱读书、求上进,在州城远近闻名。他读小学成绩优秀,连年获全班第一名。在昆华中学读初中、高中时由于他学习成绩特优,连年获得奖学金,基本解决了他的读书费用。朱应庚牢牢记住母亲的教导:“学好成才,经纶济世,报效国家。”他一直刻苦读书,奋发向上。
    1940年,朱应庚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经4年苦读,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证书。1947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想法,考上了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经济系的硕士研究生。一年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美国学制一学年包括三个学期),接着攻读博士学位。这时,新中国诞生的喜讯传来,他和留美的中国同学欣喜万分,举杯庆贺!盼望早日回到祖国,参加祖国建设。可是,国民党驻美国大使馆只发给去台湾的路费。美国政府也想留住这批学生,表示给予优厚的学费及一切生活费用,毕业后负责安排一个好工作。但是,要求填一张表,表示自愿留在美国。“这是一张卖身契!”他气愤地说。
    经过多方面的斗争,朱应庚和其他爱国学生一起,1949年底终于第一批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放弃了他已攻读一年的博士学位……
    朱应庚说:“祖国高于一切!为了祖国,自己可以什么都不要。”祖国,在他心中是一个最亲切、最庄严、最神圣的字眼。他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祖国的感情和信念,从不以个人的境遇好坏而徘徊,而是执着地、坚定地、一贯地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不息。几十年过去了,他和新中国一起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他始终是那样热爱祖国。
    朱应庚回国后,一直在云南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同时担负着一些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工作。他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经济系主任、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文科副主任委员、云南财政学会副会长、云南金融学会副会长、云南省经济学会会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顾问、云南省政府经济顾问、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外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广州(七省区)国际金融学会顾问、《云南省志》副总纂等学术和社会工作职务。
    1978年,经济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云南大学准备恢复经济系,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呵!20多年了,他做梦都在想着这一天。不重视商品经济,十年动乱,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作为一位从事经济专业的学者,他深感责任重大,想赶快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经济人才,为祖国建设服务。
大病初愈的他,为经济系的筹备工作忙得团团转。白天,家里不见他的踪影;晚上,家里经常坐满了学生、同行、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慕名来寻求答案的人们。他总是热情地接待、讲解、探讨、争论,常常忘了时间,谈到深夜……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不再承担云南大学经济系的行政工作,可他却更忙了。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调查研究上,经常到地州市去考察,深入到大街小巷、商场店铺、工矿农村,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
    每年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搞调查研究,他总是带着问题下去,在实践中研究中国经济的新动态,回答新问题。他说:“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只有走出课堂,和实践结合,让群众掌握,才能变成物质力量!”
    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他辛勤耕耘50载,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经济人才;正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他以经济学的精深造诣,潜心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他发表了一百余万字的经济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正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他为云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富民兴滇提出了许多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而且有不少已经付诸实施。而今,朱教授桃李满园,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他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他还是那样勤奋谦虚,刻苦钻研,奋斗人生。
    2002年,已经81岁高龄的朱云庚,身患重病,行动不便,但他仍在不倦地学习,不停地研究,不停地忙碌。有人说他要是当年留在美国,早已是大名鼎鼎的国际级专家了,问他后不后悔?他拿出1985年随云南代表团访美时写的一首诗作答:
    四十光阴杳似烟,
    风华不减胜当年。
    梦萦安城三秋月,
    怎敌神州天外天!
    诗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抒发了作为一个祖国的儿子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