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怀念

白族戏剧大师杨明先生与云南戏剧

 作者:乔嘉瑞

    2005年12月23日,著名白族戏剧家杨明先生走完86岁历程病逝于昆明。这是云南戏剧界的重大损失。
    杨明先生于1919年出生于云南大理一个白族家庭,孩提时代深受白族传统文学和白族“吹吹腔”、“大本曲”及滇剧等传统戏曲影响,加之聪颖好学,为日后从事和领导戏曲改革和戏曲创作奠定了基础。他青年时期不断追求进步,1945年参加“民青”,同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在楚图南先生等人领导下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创作的长诗《死在战场以外的中国兵》,曾被闻一多先生多次在反内战群众大会上朗诵,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云南戏曲界和云南文艺界领导职务,既是云南戏曲改革的组织领导者,有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由于他的古典文学基础扎实,深谙戏曲艺术规律,长期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而使他在剧本创作,尤其是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方面去得了丰硕的成果。滇剧《牛皋扯旨》是他的成名作,曾获1956年文化部颁发的全国优秀节目奖,饮誉全国。经杨明先生改编并成为滇剧名剧且几十年来长演不衰的剧目还有《打瓜招亲》、《鼓滚刘封》、《京娘送兄》、《借亲配》等。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借亲配》拍摄成电影,滇剧名旦万象贞主演,传颂一时,极大地宣传和普及了滇剧艺术,扩展了云南戏曲的影响。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是云南戏剧尤其是云南戏曲发展史上闪光夺目的一个辉煌时期。这时期除了关肃霜为代表的云南京剧表演艺术声震京都剧坛,艺惊大江南北外,戏曲文本的创作和改编也佳作不断,倍受全国戏曲界关注。杨明先生的剧作自不待言,金素、秋和金重先生的创作也后发制人,异军突起,他们的代表作京剧《阿黑与阿诗玛》、《黛诺》,花灯剧《依莱汗》等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倍受好评。人们习惯地称杨明、金素秋、金重是那个时期统领云南戏曲创作的“三驾马车”,并非是溢美之词。杨明先生堪称“三驾马车”之首,是云南戏曲文学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三人的创作符合戏曲规律,即具有很强的舞台感,又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开云南戏剧(戏曲)创作一代新风,深刻地影响着后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明先生年逾花甲,但欣逢盛世,宝刀不老,与白族中年剧作家陈兴、张继成等人根据白族著名传说《望夫云》编写出白剧《望夫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获成功。既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又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即后来的“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这是新时期伊始云南戏曲创作的扛鼎之作,标志着云南戏曲创作的复苏和繁荣。
    1982年杨明先生从云南省文化局副局长岗位退下,主要从事参政议政、立法监督等工作,先后担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秘书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除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工作方针,为完善云南法制建设积极工作且卓有建树外,还担任着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云南省剧协主席、云南省滇剧院名誉院长等职。1983年包刚同志创作出反映十九世纪中后期,云南边疆各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大型戏曲剧本《关山碧血》初稿,杨明先生敏锐地发现这是个很有潜力和发展的好剧本,爱才惜才并护才的他,立即帮助和指导作者加工提高,并推荐给云南省滇剧院排演。该剧于1985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历史题材戏曲剧目调演,促进了本土戏剧人才脱颖而出。云南省的第一位梅花奖获得者王玉珍便是该剧的女主角。
    杨明先生不仅剧本创作成果丰硕,戏剧理论建树也令人称道。除中国戏剧出版社结集出版《杨明戏剧集》外,他先后出版的理论专著有《戏曲杂谈》、《滇剧史》(与人合作)、《戏曲艺术丛谈》、《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研究》等。
    杨明先生有两篇影响深远的文章,一是《百花齐放则兴,一花独放则亡》,二是《关于戏曲改革在新时期的新任务》。这两篇文章都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当年,文化部艺术局、中国剧协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戏剧剧目工作会,这是文革后第一次全国性剧目工作会。那时“文革”虽已结束,极左的思想影响远未肃清;戏曲事业有了生机,可是元气尚未恢复。有重要人物在会上提出传统剧目是传播封建主义的渠道,最好还是不要演。一时间人心惶惶,各地纷纷传言,说要进行一次批判运动,又要禁演传统戏了。杨明先生在会上作了《百花齐放则兴,一花独放则亡》的呼吁性发言,从实际出发,深刻分析了当时的戏曲形式和现代戏与传统戏的辩证关系,反驳了“消亡论”和“危机”论。这篇发言,被当时的《戏剧报》记者记录下来公开发表,几家报刊同时转载,收入当年《中国戏剧年鉴》。紧接着,他又撰写了《关于戏剧改革在新时期的新任务》的书面发言,进一步论证戏曲剧目建设“三并举”和“两条腿走路”方针的正确性。他指出:“一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作的分析、解剖、总结、反映古代生活的作品都是对人们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理论教材和生活教材,政治经济作品是这样,历史著作也是这样,小说是这样,戏曲当然也是这样”。这是两篇拨乱反正的好文章,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繁荣戏曲艺术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不仅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今天读来也倍感亲切。这也充分表明了杨明先生在理论上的巨大勇气!
     今天,杨明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将在戏剧建设的进程中不断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和借鉴。
:杨明(1919.12-2005.12),男,白族,云南大理人,著名白族戏剧家,诗人,文艺理论家。生前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常委,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云南市委主委,云南省文联主席、云南省文化局副局长、云南省剧协主席、云南省滇剧院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