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怀念
墓地搬迁两年几经波折 黄煦烈士遗骨昨安卧金宝山
《从飞虎队员到起义雄鹰》追踪
2009年12月9日,本报曾刊发《黄煦:从飞虎队员到起义雄鹰》一文,独家报道了60年前国民党空军在昆明起义中,身为昆明人的空军上尉黄煦弃暗投明,毅然率队加入人民空军,后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幸殉职的传奇经历。报道出来后,关于这位空中英豪的故事继续发生。
两年前,因黄煦烈士的墓地涉及搬迁,几经波折后,昨日此事终于有了圆满结局,烈士的遗骨已顺利乔迁金宝山公墓的军魂园,从此入土为安。记者了解到,为黄煦墓地搬迁一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曾三次亲作批示,并交由相关部门督办。在昨日下午举行的下葬仪式上,烈士的五个子女对事无巨细、体恤民生的仇和书记致以深深谢意。
1953年8月8日,时年35岁的飞行中队长黄煦在一次执行特殊飞行任务途中,因飞机发动机出现故障,为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他放弃了最佳迫降地点和最佳迫降时间,不幸失事,机组9人全部光荣牺牲。黄煦殉职后,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了他“革命烈士”称号。上世纪80年代,黄煦烈士的遗骨被家属运回故乡昆明,同夫人一起合葬在金殿祭天山。2007年,由于地产开发商盖别墅,烈士的墓地涉及搬迁。此事引起了黄煦生前所在部队航空运输兵第13师的重视,遂派出军代表来到地方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涉,但未果。
此后,黄煦的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向昆明市委寄去了一封情况说明信。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了解情况后当即做出书面指示,要求相关部门妥善处理烈士的墓地迁移工作。从那时起,黄氏五兄妹开始了为父亲的事情而奔波。近两年的时间里,部队数次来人协调,仇和书记也一直在关注此事,他先后3次对黄煦烈士迁墓工作做出批示,并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督办。最终,烈士的新墓地于去年11月商定选在金宝山公墓,搬迁工作必须在2010年元旦前完成。
如今,金宝山的军魂园又多了一座简朴而别致的英雄墓碑。一架C46运输机模型静静地停放在墓碑上方,碑上简洁地刻上了主人的身份和离世日期。一旁的墓志铭则向人们透露出:这里长眠的不仅是一位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空军英烈,而是还是一对恩爱了一生一世的楷模夫妻。
下葬仪式上,黄氏五兄妹感慨万千,他们由衷地表示,正是有了市委领导的关注,黄煦烈士的遗骨最终才得以完成乔迁。“仇书记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公务,却时刻事无巨细、体恤民生,为了一件小事情亲自过问、批示三次,这令我们非常感动。”黄煦长子黄志强说,在迁坟的协调过程中,不管是他们家属反映的问题,还是黄煦生前所在部队反映的问题,仇书记都高度重视,绝无半点敷衍。“这真是一位讲政治、办实事的大好人呀!”五兄妹齐声称赞道。
墓前,黄沄为哥哥捎来6块他生前最爱吃的芙蓉糕,用有些颤抖的声音即兴念出:“生前功勋堪无量,后世丰碑矗人间。”
记者李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