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怀念

黄煦:从飞虎队员到起义雄鹰

     昆明的冬天并没有寒意袭人,深冬的上午,太阳照进了南市区一户人家宽敞的客厅。茶几上,放了两本旧得发黄的记事本和十多张年代久远的老照片。主人黄志高和大哥黄志强、五弟黄志航的目光同时落在一张摄于1950年深秋的黑白照片上。其时,黄氏五兄妹尚有两人未降临人世。
  这是当年仅6岁的黄志强与妹妹志辉、弟弟志高,随母亲历经艰辛从台湾返回大陆后,同父亲团聚的第一张照片。他们的父亲黄煦,特意在照片上写下了对妻儿劫后余生的祝福。留影的日子,距离这位传奇的空中英豪参与昆明空军起义刚刚过去了10个月。
  聆听着讲述,60年前在云南上空的一幕幕空战似乎并不遥远,翻开黄煦烈士于1950年写下的手稿《记昆明起义》,一段鲜为人知而又弥足珍贵的老昆明记忆,渐渐呈现了出来。
  昆明起义——
  他4次驾运输机轰炸敌军
  黄煦,在海内外航空界至今仍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位生于昆明、长于昆明的飞行精英,17岁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20岁考入当时的中国空军军官学校,23岁前往美国雷鸟空军基地和鲁克陆军高级飞行学校接受飞行、战术训练,1943年1月毕业回国参战,起义前是国民党空军上尉。他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太多传奇的战斗经历。
  记者从黄氏兄妹收集整理的有关父亲生前史料中了解到,1949年12月8日,31岁的黄煦驾C-46运输机,从台湾经海口到成都接撤退的胡宗南部。飞行途中,黄煦得知“昆明近日可能有事”,一直奉行“保家卫国可以,内战坚决不干”的他,当即说服副驾驶及机组成员在昆明落地,参加了卢汉领导的昆明起义。
  起义后,黄煦被任命为起义空军空运队副队长,在昆明保卫战中,他和两名一同起义的战友驾C-46运输机,对进攻昆明的国民党军实施了多次空中侦察。此时,坐镇海南岛的国民党空军司令紧急调集驱逐机、轰炸机对昆明进行轰炸,并派运输机向聚集在蒙自、沾益及西昌的国民党军运输给养。为彻底击退国民党军对昆明的进攻,并截断国民党军的空中通道,黄煦他们驾经改装的C-46运输机,4次轰炸了蒙自、沾益及西昌机场,使得急于空运回台的国民党军断了退路。
  提起父亲和战友驾驶运输机执行轰炸这段往事,黄煦的遗腹子、多年后继承父亲遗志当上飞行员的黄志航无比敬佩。他说,用运输机去轰炸,一般人觉得新鲜,但只有飞行员才能体会那会冒多大的危险。“父亲他们执行轰炸前,先在机舱内加装一个可翻动的木质滑板,上面放上航弹,到达目标上空时,再翻动滑板将航弹投出。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如果木架不稳定,航弹在空中颠簸就会发生爆炸,况且运输机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在摧毁目标的过程中,随时有被地面炮火击中的可能。”
  据黄煦当年的战友吴宝义老人回忆,为保住起义留下的C-46运输机,昆明保卫战期间,他和黄煦、李家谊(起义空军空运队队长)等人将飞机转移至保山。有一次,这批飞机遭到了国民党B-25轰炸机的偷袭,当时敌方大队长曾在空中与他们通话,希望他们驾机返回台湾。遭到拒绝后,对方对保山机场进行了狂轰滥炸,其中没来得及停进机窝的两架C-46被炸毁。吴宝义表示,黄煦起义后英勇作战,为保护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摧毁,以及云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还记得,因为表现突出,黄煦个人两次受到嘉奖并发奖金500银元。卢汉也曾评价说,这支起义空军队伍,在昆明保卫战中堪比一个陆军师!”
  作为国民党空军的优秀飞行员,是什么原因让黄煦回到了人民的阵营?从黄煦烈士写于1950年期间的《记昆明起义》手稿中的片段,我们可以找到答案。“终于找到了机会,挣脱了被剥削、被压榨的锁链,踏上了民主的大道”;“我得到了解放,又重新恢复了我的人生,走进了人群”;“我开始了我的新生,我也开始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工作”……字里行间,黄煦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
  拿起父亲当年的战斗日记,黄煦的大儿子黄志强说:“进入1948年后,国民政府已开始向台湾撤退,这期间发生了多起所谓的‘驾机投匪’事件,此后军统加强了对空军飞行人员的监控。一次在协助中共地下党身份的战友顺利脱离虎口后,父亲遭到了军统传唤,被停飞调查和监禁,后来经同学多方游说,加上军统无证据和当时空勤人员缺乏,才被赦免。”记者获悉,这名当年在黄煦的鼎力相助下逃离军统抓捕的共产党员,正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带队长机的邢海防。
  采访中,记者还从黄煦日记《记昆明起义》里读到了黄煦烈士写于1949年12月16日至18日的手稿。文章中令人心潮澎湃的真实记录,让人看到的是当时处于十万危急的昆明城,全市百姓团结协作、无坚不摧的昆明精神。
  尘封往事——
  他是飞虎队里的云南飞行员
  从黄氏兄弟对父亲的追忆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重要线索,黄煦曾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里两名云南籍的中国飞行员之一。1943年从美国受训回国后,他随即进入美陆军第十航空队23战斗机大队,驻防印度丁江、腊河期间,每天频繁升空作战,并多次为驼峰航线运输机群护航。在为中国战区的中美空军执行接送新飞机的任务中,他先后飞越驼峰十余次,因完成任务坚决、升空作战勇敢,被授予美翔鹰勋章,晋升中尉。
  黄煦的三子黄志高说,当年飞虎队的另一名云南籍飞行员是父亲的同乡、同学和好友毛友桂。在一次对日空战中,毛友桂在击落一架敌机后不幸负伤,但他仍驾着自己的战机撞向另一架敌机,在空中和日本人同归于尽,英雄就安葬在昆明西山。“战友的牺牲使父亲对战斗充满了渴望,在父亲的日记里,记录了他报仇的期待。”
  1943年的鄂西会战和1944年的中原会战两次战役中,黄煦击落击伤日机各一架,自己的飞机也被日机击中垂直尾翼,在返回汉中机场降落时飞机不幸损毁。
  “父亲是一位很严谨、很认真的人。抗战期间回国参加23战斗机大队,无数次的实战也成就了他超群的飞行本领。后来在执行人民空军的战斗和空运任务时,许多创举都是得益于他早年打下的基础。”黄志强透露,今年他们兄妹5人去父亲生前的空军部队寻访父亲足迹时,意外发现,当年黄煦编制的“飞行四过程”,人民空军航空运输兵一直沿用到四年前才进行了改进。
  挺进西藏——
  单发飞越康藏高原第一人
  参加昆明起义后不久,黄煦成为人民空军第一支运输航空部队华北空运队的一员。1950年1月,随着人民解放军18军挺进康藏高原和平解放西藏,黄煦再次加入到合并成立后的西南空运队,全力担负起主力部队空中运输和补给的任务。
  在开辟四川新津至康定航线中,西南空运队四次试航失败,第五次终于获得成功。试航告捷极大鼓舞了所有的试航机组,随着18军向西藏腹地深入,1950年5月3日,空军开始了向甘孜试航。在这次条件更加恶劣的向西飞行过程,黄煦带飞李向民(后任武汉军区空军副政委),在康藏高原单发试飞(将一台发动机停车)成功,此举为部队西飞解决了高原飞行的关键技术问题。
  三次试飞甘孜的过程中,黄煦在极度缺氧的困境下飞越了雪山,有时候高度不够,就冒险穿越山沟,最终顺利到达甘孜,并连续两天向康定、甘孜空投粮食23000公斤。资料记载,试航组在康藏高原所开辟的25条航线中,仅黄煦开辟的航线就有6条。
  1951年10月,进藏部队先后进驻太昭、拉萨、日喀则等地,空军向西延长航线试航太昭的艰巨任务随之到来。决心一试的西南军区空军,在精选人员组成试飞小组后,以黄煦为机长的8051号C-46运输机装载260公斤物资,从新津机场起飞,飞行高度6500米,总航行时间9小时38分,往返航程2247公里,胜利完成了首航太昭的试航空投任务。
  不幸殉职——
  为保人民利益牺牲自己
  1953年8月8日,35岁的黄煦在执行新津—重庆—武汉—北京的特殊飞行任务途中,在四川省铜梁县天锡乡上空出现发动机故障,为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黄煦放弃了最佳迫降地点和最佳迫降时间,不幸殉职,机组9人全部光荣牺牲。
  黄煦殉职后,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了他革命烈士称号。
  记者李严摄影报道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