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怀念

漫画少年李冉:和命运搏一搏

    文/杨海东
    自从12岁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李冉就坐上了轮椅。随着一天天长大,他意识到了:青春不能虚度,一定得找事做。
李冉找事做,将目标定在了自己喜欢的漫画上。没有专业教师指导,他就抱着父母为自己订阅的《少年漫画》、《科普画王》自学;他用了3年的时间,创作了464幅图画,共64页的《天龙斗士》;他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找到生活的乐趣,增添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与信心。
    李冉的故事在新校园周刊刊出后,受到了时报广大读者的关注。李冉母亲的同事,一位思茅卫校的教师看到报纸报马上打来长途,鼓励李冉继续努力;电台、电视台相继采访报道了李冉和他的漫画。
    李冉变成了“名人”。他的生活圈子也一下子变大了。师大教育系的大二学生林宇和昆医的董玉琴先在电话上和李冉交上朋友。今年11月,两人又亲自跑到李冉家做客。虽说是初次见面,但大家亲热得就像相处了许多年的老朋友。交谈中,李冉了解了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而两位大学生也从李冉的生活中,感悟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与长年坐在轮椅上的李冉相比,他们在求学中遇到的挫折,简直不足挂齿。
    那天下午,两个朋友坚持要带李冉出去走走,李冉的父母觉得对儿子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于是便放心地把他们送出了家门。
    从金碧广场到胜利堂再到翠湖公园,这些人们熟得不能再景点,在李冉看来,是如此美丽。在翠湖公园的水月轩,因为一道坎儿挡路,轮椅过不去,他们不得不绕道而行。回家的路上,推着轮椅的林宇一脸认真地对李冉说:“我要给市长写一封信,建议为昆明的残疾人修一条无障碍通道。”这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开怀之余,李冉从中感受到了来自同龄人的关爱。
    之后,云南美术家协会剪纸研究会理事张维新的拜访,让李冉又多交了一个忘年交。在得知李冉坐在轮椅上仍然坚持画画后,张维新老师主动带着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集和一幅描绘壮族妇女的钢笔画来到李冉家,亲自指导他绘画。张老师的到来让李冉再一次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总结2002年,李冉说:“除了存在于幻想中的天龙战士是我想描绘的之外,现实中,人们的善良与生活的美好,更值得我用青春大书一笔。”

《都市时报》 2002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