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怀念

雷达专家 冯競

    馮競先生1917年4月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47年从英国皇家空军雷达学院毕业后,于1948年被聘为云大电讯专修科副教授,1950年8月任云大物理系教授,1981年任云大信电系教授。1956年他加入民盟,曾任民盟云大支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原云南省电子学会名誉理事、云南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等职。
    馮競先生1938年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思想进步,参加学生抗日救国运动。他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1947年回国后,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毅然从南京到云南边疆从事教育工作。
    他是我国较早的雷达专家,在微波理论与技术、无线电工程方面卓有成就,为我国在这个领域内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解放初期我国百废待兴,急需恢复建设。1951年,他发挥技术才能在短时间内,修复了昆明航空站急需使用的陆用雷达,受到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嘉奖。1957年他负责筹建云大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微波实验室,设计制造了3厘米和10厘米的波段测试系统及测试元件。1958年他的科普著作《火箭与导弹》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65年他研制成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1980年他的译著《电路理论计算方法》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他的专著《无线电工程中的电磁兼容》。他研制的“耦合式表面波等离子体发声器”于1989年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及云南省发明奖多项,还在国内外学术博物上,发表《Surfatron和Surfaguide对α•硅电池氢化研究》等数十篇论文。
    从50年代初到1966年的“文革”内乱,他先后任物理系普通物理教研组中级物理实验室主任、无线电电子物理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物理专门化教研组主任。在这十多年间,他独立或组织教师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多次改进和革新,使实验设备能适应教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馮競先生与其同仁的努力下,微波和无线电工程成为物理系的重点学科及热门专业。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不少微波和无线电技术的专门人才,很多学生成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骨干力量。
    他是云大第一批指导研究生的导师,从1959年到1989年,共培养出10余名研究生。他博览群书,教学经验丰富,为使教学适应科学技术发展,他不断改进教材,充实教学内容,随时关注世界科技动态,立足所学的学科前沿,经常结合教学和专题讲座,向学生和青年教师介绍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
    馮競先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科学事业,兢兢业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成果丰硕。他是云大信电系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为云南大学信息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几十年来,一直参加、关心和支持我校信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他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豁达乐观、平易近人、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为人师表、矢志不移、严格严谨的治学精神;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崇高风尚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成为后辈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财富。馮競先生的逝世是云南大学的重大损失。
    我们沉痛哀悼馮競先生的逝世!
    2003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