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怀念

林之音老师印象

 作者:金重
  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认识不少人,然而有的人你虽然与他认识很久,到头来他却只会给你留下一个十分模糊的影子,甚至连影子也没有。有的人你虽然和他只是短暂相处,甚至不过是萍水相逢,他却会使你久久难忘。林之音老师就是后一种人。
  1952年,全国民间歌舞汇演在北京举行,云南由省歌舞团的几个舞蹈及黄虹的民歌独唱,玉溪花灯团的花灯歌舞《玉约屏》组成一个代表队,参加西南代表团到北京参加汇演,我因为是云南代表队的领队成员,就有机会接触到队里的成员,于是就认识了林之音老师。
  林之音老师当时是专门为黄虹的演唱伴奏的。我因为既是领队,又是黄虹演唱歌曲的歌词修订,改编者,所以就多一些机会与林之音老师接近。在我的印象中,林之音老师不仅仅是黄虹演唱的主要伴奏人员,更是黄虹演唱的老师。当时,黄虹主要准备了《小河淌水》、《猜调》《赶马调》及《昆明小调》等几首歌曲,我只能在歌词上为黄虹出些主意,帮她在文字上下些功夫。而在曲调的演唱处理方面,林老师就帮了黄虹不少忙,可惜我当时忙于处理行政事务,无暇具体了解林老师在哪些方面帮助了黄虹,说不出在哪首曲调哪些地方黄虹受到林老师的启发,但可以肯定的是林老师的确帮助了黄虹。
  林老师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是工作十分负责,当时从昆明到北京交通困难,要乘汽车转换火车,我记得在旅途的间隙中,林老师常与黄虹一起抓紧时间练唱,不顾旅途的辛劳。到了北京以后,在正式演出之前,练得更勤更苦。以至“云南来了个出色的民歌演唱演员”的传闻,惊动了北京音乐界的名人,王昆,赵芬、金紫光等都跑到云南队的住处来听黄虹演唱,我就亲自接待过金紫光他们,当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黄虹。其实,在黄虹旁边为她伴奏的林老师也是黄虹当时名噪京都的有功之臣。
  云南代表队在民族文化宫正式演出的那天晚上,最轰动的节目还是黄虹的演唱,林老师的伴奏与演唱丝丝入扣,为演唱生色不少。郭沫若与梅兰芳两位大师专门写条子上台,要求黄虹再演唱一曲,条子就是我接的,我深为黄虹及她的演唱组成员包括林老师庆幸。她们的艺术成就为北京的广大观众及艺术大师们肯定、赞赏,黄虹自然是主要的代表人物,林老师也是有功劳的。
  汇演结束之后,文化部通知我们,留下黄虹准备参加出国演出,也留下了林老师,专门为黄虹提供艺术上的帮助,云南代表队就只留下他们两个人。
林老师那时正处中年,为人朴实、忠厚、平易近人,我虽然与他交谈不多,然而至今,一位具有艺术修养的忠厚长者的印象,依然留在心里,想到黄虹,就想到林老师;想到林老师,也就想到黄虹。人在别人心里留下一点难忘的记忆。她(他)就永生了。